一成六青年有賭博習慣

2014年1月9日

 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屬下的司打口家庭服務中心進行「青少年參與賭博情況報告」,發現2013年有一成六參加者有賭博習慣,且其賭博行為可能已處於危機甚至病態階段,而當中有2.2%有病態賭博行為的症狀,情況值得社會注視。
 鮑青網屬下的司打口家庭服務中心昨日下午三舉行「青少年參與賭博情況2013」調查發佈會。據介紹,中心於過去數年透過在各院校及青少年團體推行「預防沉迷賭博訓練營」,以不記名的方式讓參加者填寫問卷,讓他們暸解賭博行為對自己或家人有否造成影響。本年更得到社會工作局的資助,邀請了香港樹仁大學企業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協助進行「防範青少年沉迷賭博問卷調查」,藉此了解澳門青少年的賭博現況。是次調查在去年9月至12月期間進行,合共發出743份問卷,成功回收問卷705份。
 調查結果顯示,去年青少年有賭博習慣,且其賭博行為可能已處於危機階段升至16.4%,當中有病態賭博行為症狀的參加者達2.2%,較過去數年的11﹪至15﹪高,情況值得社會注視。
 青少年最多參與的賭博項目為撲克牌(25.4%)和麻雀(17.6%),網上賭博則位於第三位(5.8%)。初次賭博年齡最多是12-14歲開始賭博(23.2%),其次是9-11歲。過去一年,有29.9%的參加者每月平均花費$200以下在賭博上。賭博對自己或家庭的影響方面,2013年的數據均較過去數年的為高。包括有7.8%受訪者表示有因為賭博而向自己的家人說謊,較過去數年的約5%為高。
 大部份的參加者同意家人不贊成他們參與賭博活動(61.0%)。但「我的家人不贊成我玩啤牌或打麻雀」這一條上,同意的只有24.5%。由此推斷不少家庭會視玩啤牌或打麻雀為娛樂而非賭博,不會反對青少年參與其中。朋輩方面,朋友不贊成自己賭博佔26.8%,而贊成自己玩啤牌或打麻雀則達40.2%。這差異同樣反映有部份青少年認為社交賭博只是娛樂,並不是賭博,也不構成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中心認為青少年對於賭博的定義不太清楚,以至有部份青少年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參與賭博活動,更有些參加者明顯地被賭博的迷思所困擾仍懵然不知,所以向青少年持續推行預防沉迷賭博的工作有其必要性,讓他們明白賭博的定義及對賭博迷思有所認識,對賭博持正確的觀念及態度,能增強個人的警覺性,有助減少青少年成為問題賭徒的機會;另一方面亦可讓他們了解從個人層面可以如何協助賭徒避免繼續迷賭,及認識本澳的防治機構,找到支援渠道。
 除青少年本身外,研究亦顯示家人對賭博的態度影響青少年的賭博行為,故積極推動家庭教育,讓家長明白賭博的定義、迷思等,建立他們正確的賭博觀念及態度亦十分重要。另方面,鼓勵父母給與青少年支持、以身作則減少賭博、不要以賭博作為家庭娛樂、向子女灌輸正確理財觀念等,都是預防青少年賭博問題的重要工作。
 青少年容易受朋輩影響,故多組織正向健康的青少年團隊,建立共同健康價值觀,透過良好朋輩影響,增加其他正向活動興趣,擴大社交圈子,使身心能正向發展,將有助減少青少年問題賭博的情況。建議在推行預防沉迷賭博的活動中,防治機構可與學校輔導員合作,於活動中及早發現危機個案,並盡早介入處理,以小組或個別輔導形式,開展二級預防工作,避免問題賭博情況根深蒂固,使更多年青人成為病態賭徒。◇

1
- 即日起至 2016年7月31日 (還有37日)
- 即日起至 2016年8月31日 (還有68日)
- 即日起至 2016年8月31日 (還有68日)
- 即日起至 2016年6月30日 (還有6日)
- 即日起至 2016年12月31日 (還有190日)